关键时刻,默茨扭转了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被动局面,成为了欧洲当下的英雄人物。
关键时刻,默茨扭转了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被动局面,成为了欧洲当下的英雄人物。谁能想到,德国总理默茨,这位曾被诟病“对俄政策摇摆”的领导人,竟在短短几天内,让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从“被动防守”转向“主动出击”。就在美俄阿拉斯加峰会前夕,默茨联手泽连斯基,施压特朗普,还让欧盟迅速敲定了第19轮对俄制裁。这一连串操作,不仅稳住了欧洲的阵脚,更让默茨一跃成为欧洲政坛的“关键先生”。就在一周前,欧洲还在担忧特朗普可能绕过乌克兰,与普京达成某种“私下交易”,特朗普此前曾暗示“领土换和平”的可能性,这让基辅和布鲁塞尔如坐针毡。而普京还摆出一副“谈判姿态”,试图借机松动西方制裁,甚至让国际社会默认俄占乌领土的既成事实,如果欧洲此时不拿出强硬立场,乌克兰将被牺牲,而北约也将岌岌可危。默茨显然看穿了这一点,8月13日,他联合泽连斯基,召集欧洲领导人与特朗普紧急视频会议,对停火明确提出五点要求。这一招既堵住了特朗普可能的“越权谈判”,也向普京释放了明确信号,欧洲不会接受任何强加的“和平方案”。默茨的高明之处在于,他没有坐等美俄谈判结果,而是主动出击。首先,他迅速给乌克兰争取来两套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,填补乌军防空短板;其次,推动欧盟火速通过对俄新一轮制裁,确保即便美俄会谈有进展,欧洲仍保持对俄高压;最后,他巧妙利用特朗普的“交易思维”,强调“停火优先”而非“领土让步”,既给了特朗普台阶下,又保住了乌克兰的底线。这种策略让欧洲从“被美俄牵着走”变为“设定谈判框架”,不得不说,这次默茨让欧洲终于有了自己的声音,而不是只能跟在华盛顿后面点头。默茨的成功并非偶然,而是欧洲对俄政策的一次“新现实主义”调整,过去,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常被批评“犹豫不决”。既想支持基辅,又怕激怒莫斯科;既依赖美国安全承诺,又不愿完全听命于华盛顿,但默茨这次的做法打破了这一困境。尽管默茨目前风头正盛,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,如果阿拉斯加会谈未能取得进展,欧洲能否维持对乌援助的长期承诺不好说。如果特朗普执意推动“快速和平”,默茨能否继续团结欧盟,更重要的是德国国内因能源价格和难民问题压力巨大,默茨的强硬立场能坚持多久。不过,至少在这一刻,默茨证明了一件事,欧洲只要策略得当,它依然能成为塑造局势的关键力量,而对于乌克兰来说,一个敢于对美俄同时说“不”的欧洲,或许才是它最需要的盟友。